7月23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。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,大暑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节。尽管如此,“讲究”的中国人还是不忘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,忙里偷闲,举行各种民俗活动,在火热的夏季中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。
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,提到三伏天的饮食,北方有句俗语,叫作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,专家表示,因为每逢伏天,人的胃口不好,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,面食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。7月23日上午11时30分,一场以“夏爽中国·嗨西安之非遗大暑,面食荟萃秀陕西”的节气文化主题活动在永兴坊嗨了起来。
此次由中共西安市新城区委、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政府、西安市商务局、西安城投集团主办,新城区文化体育局、新城区文物旅游局、新城区中山门街道办事处协办,新城区文化馆西安永兴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“夏爽中国·嗨西安之非遗大暑,面食荟萃秀陕西”的节气文化主题活动也正是让市民及国内外游客、通过华县皮影碗碗腔迎大暑;有奖问答比比谁更了解非遗文化;面食荟萃秀出不一样的陕西。永兴坊在活动现场和整个园区特制绿豆汤、金银花茶饮免费送游客消夏解暑,感受从“体味”到“体悟”的乐趣,从而了解节气独特的习俗,传承非遗文化。
陕西面食文化博大精深,面食的种类和文化传承也堪称一绝。而早在唐朝时期,以西安为主的面食制作,已享誉海内外,这都是因为面食制作的起源在陕西。而经过这黄土地上几千年的孕育,面食早已同陕西人的血脉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,并已悄然融入到了陕西人生活的各个角落。 陕西人吃面就如同陕西人的性格,在粗瓷大碗里、宽宽的面条上铺满了油泼辣子,辣香四溢、性格气壮如山。
永兴坊作为非遗传统文化探索与挖掘的领跑者,在这个陕西文化大秀场上,一场从舌尖到记忆、从体验到体悟的体验活动上演了:来自全国各地的游朋友们积极踊跃、争先恐后的报名参赛,这当中引人注目的是戴着党徽的一群共产党员朋友,他们来自中山门街办的安明里社区和永兴坊支部,让党员朋友们成为传统文化传承、传播的使者。参赛选手围坐桌前,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,众人纷纷起筷,各个身手不凡,甩开腮帮子、一碗接一碗哧溜哧溜的开始咥面,完全顾不上仪态,连鼻头嘴角上都沾满了红色的辣子油……整个现场是一片吃面发出的“唏里呼噜”声,和围观游客一刻不停歇的加油呐喊、助威声汇成一片,无不热闹有趣,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,争相拍照。
年长的参赛选手表示,他们小时候也听父辈说过,以前人生活条件差,苦夏胃口不好,入伏的时候正好刚收完麦子,吃饺子就是改善生活了。二伏天吃热汤面可以让人们身上发汗,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,以强壮体魄去迎接秋天的收获。如今,随着生活工作的压力增大、节奏的加快,很多习俗已经被人们遗忘,而今天通过举办“非遗大暑,面食荟萃秀陕西”活动,一方面弘扬了传统面食文化,另一方面也让年轻人重拾中国传统习俗文化。
今天活动中的“华县皮影碗碗腔迎大暑、比比看谁更了解非遗文化”等环节,不仅让大家了知道大暑的风俗习惯、触摸到非遗文化,还让大家在活动中感受传承的快乐和分享民俗文化的快乐。
永兴坊自开园至今,一直以非遗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理念,汇聚了陕西各地的非遗、民俗、手工艺等传统文化,以“二十四节气”民俗为基本元素举办百余场文化主题活动,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方式,赋予传统文化以青春活力,通过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展示,让人们的亲身体验、感触传统文化,嗅到它独特的香韵,让传承永在!
永兴坊一次次不负众望,用自己的行动向中外游客展示了陕西非遗文化、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、魅力所向,已然成为推进非遗保护传承的品牌项目。在未来坚守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,永兴坊将始终初心不改,为中国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懈努力,让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人心,走向世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