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
文旅融合业态持续发力
文旅融合业态持续发力,推动假日文旅市场热度不减。春节期间,我市依托“非遗年货购物月”“百家非遗进街区”等系列非遗民俗文化活动,打造“非遗+商场+街区”消费新模式,推出非遗表演、非遗体验、非遗美食、非遗集市等一站式消费平台,西安位列全国年味目的地前三。丰富多彩文博活动,彰显西安“博物馆之城”美誉度。记者了解到,春节期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游客45.4万人次,连续三日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;西安博物院接待游客10万人次;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游客7.95万人次,同比增长21.26%;西安碑林博物馆接待游客5.69万人次,同比增长42.74%。
旅游演艺持续火热,春节期间《长恨歌》《赳赳大秦》等热门演绎一票难求。《西安千古情》接待游客和综合收入均同比增长25%;《驼铃传奇》接待游客同比增长8.02%,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5.16%;《复活的军团》接待游客和综合收入均同比增长10.2%;《长恨歌》单日最高收入384.82万元,创历史新高。
游客身着汉服打卡成为“西安年”别样风景,顺丰汉服寄递日均消费同比增长15%。顺丰快递将市内星级饭店、A级旅游景区等纳入汉服退还服务点,实现线上快速下单、1小时寄送全城、24小时内异地归还,受到游客好评。
![]()
非遗焕活古都传统与现代共鸣
记者了解到,“非遗年俗”“美食购物”“灯会演艺”“文博研学”“旅游休闲”“文化惠民”等6大类173项新春年俗文旅活动多点开花,吸引海内外游客和市民群众感受“西安年”独特魅力。长安灯会流光溢彩。带动大唐芙蓉园、西安城墙、大明宫三大景区接待游客84.76万人次,实现营收3704.47万元。
此外,“匠心传承,走进非遗”“汉服品非遗”“博物馆里寻味年俗”“年味有腔调”及关中民俗文化节等系列线下活动相继开展。“西安年”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,联合抖音、小红书、携程等社交和OTA平台推出非遗中国年全球邀约系列线上活动。
文化惠民直达基层。举办村晚、戏曲进乡村等群众文化1800余场,各级图书馆、文化馆、美术馆和文化站免费开放,新开放运营的长安书院图书馆日均接待读者8600人次以上。发放“长安寻梦”城市观光车新春惠民优惠券2万余张,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。
文旅融合新范式消费潜能持续释放
春节期间,我市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,协同促消费作用持续显现,带动住宿、餐饮、购物、演艺等综合消费能级提升。大悦城、熙地港、赛格、老城根通过观百戏、对诗词兑换年货等趣味文化活动,吸引市民游客,人潮涌动。全市旅行社接待团队游客43.2万人次,同比增长6.3%,重点监测的20家头部旅行社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.4%。
夜经济点燃古都活力,《鼓》《梦回大唐》《夜谭白鹿原》等实景演出带动文旅消费从“日间观光”向“全时段体验”跃升。市科技馆、市规划馆、长安书院等公共文化新空间开放运营赋能区域文旅发展。
城市温度彰显主客共享年味盛宴
为着力提升城市旅游承载能力、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。春节期间,我市协调开设临时停车区域100余处,增加临时停车泊位1.8万余个,主城区和曲江新区、浐灞国际港8万余个停车泊位及西咸新区、临潼区、阎良区、高陵区路内停车泊位全部免费停放,最大限度满足市民游客停车需求。
陕西历史博物馆、西安博物院、西安碑林博物馆、陕西考古博物馆等14家博物馆实行延时开放;《赳赳大秦》开设“穿越指南-寒假特别单元”,让观众在观演的同时了解秦代历史、感受大秦魅力,《长恨歌》将观众看台座椅升级为石墨烯加热版。
2025“西安年·最中国”系列活动为市民游客献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新春文化大餐。曲江流饮,雁塔晨钟,古之长安,今之西安。西安欢迎您再来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