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秦旅游网

热门关键词:  西安  陕西  魅力  as  铁板烧

夏至咥面!永兴坊“舌尖”到“指尖”传承节气文化

来源:西安晚报 作者:杨明 人气: 发布时间:2018-06-21
摘要:此次活动也是夏爽中国嗨西安重要组成部分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 , 自古以来,民间就有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、冬至饺子夏至面等说法。 为了让人们了解夏至的风俗习惯,展示陕西源远流长的面食文化且传承中国传统节气文化 ,6月21日上午11时,一场以
 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自古以来,民间就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、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等说法。为了让人们了解夏至的风俗习惯,展示陕西源远流长的面食文化且传承中国传统节气文化,6月21日上午11时,一场以夏爽中国·嗨西安之“非遗传承·夏至咥面”的节气文化主题活动在永兴坊嗨了起来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游客踊跃参与体验环节
  夏至面,也称“入伏面”,有着渊源的文化历史。《周礼·春官》记载:“以夏日至,致地方物魈。”意思是夏至到了,民间新麦已经登场,人们以面食敬神,在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。而此次由中共西安市新城区委、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政府主办,新城区文化体育局、新城区文物旅游局、新城区中山门街道办事处、西安城投集团协办,新城区文化馆、西安永兴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夏爽中国·嗨西安之“非遗传承·夏至咥面”的节气文化主题活动也正是让市民及国内外游客、通过非遗工匠“开街仪式”迎夏至;从舌尖到指尖,您也来试试;非遗传承,夏至咥面嗨起来;夏至非遗知识有奖竞赛等趣味文化活动,感受从“体味”到“体悟”的乐趣,从而了解节气独特的习俗,传承非遗文化。
        非遗传承人展示御面制作工艺
  陕西面食文化博大精深,吃面的方式和种类绝对称得上花样百出、出神入化。永兴坊作为非遗传统文化探索与挖掘的领跑者,在这个陕西文化大秀场上,一场从舌尖到指尖、从体味到体悟的体验活动上演了:首先是彬县御面的刀功大比拼,看上去切的像年糕棒一样的御面卷,在工匠们手中完全是听从摆布的面积子,一会儿就变成了瓦楞纸一样的御面片,但到了参赛者手中就完全成了不听摆布的老大难。人们都知道彬县御面曾是秦汉唐各代的宫中食品,也是慈禧专点坐等的美食,参赛成员切的御面薄厚、大小不一,自己亲自调制的味道也不如想象的那么好吃,但最终还是在传承人的指导下,调出了满意的味道,吃的开心,体验的快乐。
 
  陕西人吃面就如同陕西人的性格,在粗瓷大碗里、宽宽的面条上铺满了油泼辣子,辣香四溢、性格气壮如山,但也有像臊子面一样配色鲜亮、性格柔情似水的一面。一场“非遗传承,夏至咥面”的味司农臊子面大赛让活动现场精彩无限。一张张长桌上,整齐地摆放着百余碗热气腾腾的味司农臊子面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安民里社区的党员朋友们积极踊跃、争先恐后的报名参赛,他们围坐桌前,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,众人纷纷起筷,各个身怀绝技,甩开腮帮子、一碗接一碗哧溜哧溜的吸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面条,完全顾不上仪态,连鼻头嘴角上都沾满了红色的辣子油……

       只见一会儿的功夫,吃完后的碗就摞成了摞。整个现场是一片吃面发出的“唏里呼噜”声,和围观游客一刻不停歇的加油呐喊、助威声汇成一片,无不热闹有趣,也吸引许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,争相拍照。年长的参赛选手表示,他们小时候也听父辈说过,夏至日就要吃细水长流的“夏至面”,有着“长长久久”的美好寓意。如今,随着生活工作的压力增大,很多习俗已经被人们遗忘,而今天通过举办面食文化大赛,一方面弘扬了传统面食文化,另一方面也让年轻人重拾中国传统习俗文化。
  中法文化交流代言人、法国人“珊珊妈”(穿旗袍)也来到活动现场,她说,她为中国孩子签画双语有声绘本书《二十四节气童话》,就是希望中国的孩子们能够深刻了解和喜欢本国文化,自豪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,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。
 
  今天的活动还设置了非遗工匠“开街仪式”迎夏至及夏至非遗知识有奖竞赛等环节,不仅让大家了解了夏至的风俗习惯、触摸到非遗文化,还让大家在活动中感受传承的快乐和分享民俗文化的快乐。
  永兴坊自开园至今,一直以非遗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理念,汇聚了陕西各地的非遗、民俗、手工艺等传统文化,以“二十四节气”民俗为基本元素举办百余场文化主题活动,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,赋予传统文化以青春活力,通过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展示,让人们的亲身体验、感触传统文化,嗅到它独特的香韵,让传承永在!
 
  永兴坊一次次不负众望,用自己的行动向中外游客展示了陕西非遗文化、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、魅力所向,已然成为推进非遗保护传承的品牌项目。在未来坚守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,永兴坊将始终初心不改,为中国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懈努力,让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人心,走向世界。
责任编辑:杨明
首页 | 资讯 | 行业 | 区县 | 导游 | 攻略 | 特价 | 智库 | 文化 | 丝路

Copyright © 2002-2011 三秦旅游网 版权所有    技术支持: 西安网站建设

电脑版 | 移动版 | 陕ICP备15009838号-2